東方網—2017年發生在上海 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技大新聞

2017年隻剩下最後幾天瞭,回首這一年,中國科技飛速發展,國之重器引領著國傢的崛起與復興。

說到科技,總帶著一股“高冷”。冰冷的儀器和數據,冷靜的研究和實驗,仿佛不食人間煙火。但當你關註到2017的上海科技動態,就會發現科技話題不再離生活那麼遙遠。從國產大飛機C919於浦東機場首飛,到人工智能在工博會上首開專場“搞事情”,這一年裡,科技創新中心上海,無論衣食住行還是醫療教育,都因科技的進步,迸發出無限可能。在此就讓我們一起回顧2017,看看這些與上海密不可分的最新科技成就對我們的生活會發生哪些密切關系。

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



2017年5月5日,上海浦東機場,國產大飛機C919大型客機101架機首飛成功。 C919在歷經10年後終於破繭化蝶,實現瞭國產客機領域的突破。發展中國自己的大型民用飛機,承載著幾代航空人的夢想,走過瞭艱難曲折的歷程,讓中國的大飛機翱翔藍天,讓全世界見證中國“智造”的大型民用飛機是所有中國人民的願望。

首飛之後,C919的101架機在11月10日實現第一次轉場飛行,飛往西安閻良機場,進入適航審定和取證階段。12月,C919第二架機也進行瞭成功首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乘坐中國人自己制造的飛機,暢遊天際。

人工智能“大片”上演



2017年可以說是人工智能迎來集體狂歡的一年。7月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11月,上海發佈的《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瞭“智能上海(AI@SH)”行動,上海將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芯片及傳感器、機器人及智能硬件、智能無人系統及軟件等為重點的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

目前全國1/3的人工智能技術人才聚集在上海,全國信息數據總量的12%在上海,全國日均數據交易量的50%發生在上海大數據交易中心,且上海已形成比較成熟的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在這個領域擁有獨特優勢,越來越多人工智能應用正走進我們的生活。

△事件:人工智能+司法實踐

由上海高院開發的“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運用於刑事訴訟活動,首開先河。該系統具有類案推送、文書自動生成、辦案人員知識索引等多項功能。系統可以對單一證據、證據鏈和全案證據進行校驗、審查,變成可視化的數據卷宗,節省瞭大量時間。

“智能輔助系統”契合刑事辦案流程實際和公檢法三機關的辦案需求,對辦案人員辦理刑事案件提供證據指引,對案件的單一證據進行審查、對證據鏈和全案證據進行判斷,自動推送同類案例,提供量刑參考、知識索引等,為辦案人員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辦案輔助。

△事件:智能駕駛“昆侖計劃”在滬啟動



去年6月初,由國傢工信部批準的國內首個“國傢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在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落戶。一年來,園區服務瞭眾多國內外主機廠、供應商等場地測試200餘天次,完成瞭80餘傢企業及機構的商務對接。“昆侖計劃”即《中國智能駕駛全息場景庫建設》項目,目前已在示范區正式啟動。

在對市民開放的科普體驗區,提供瞭多輛配有高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汽車進行演示及體驗。這些車輛融合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通過電腦算法對不同道路行駛情況進行決策規劃。在園區內,車輛可自動調整車速並自動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行駛,在傳感器檢測到有碰撞風險時,能提前進行預警,如果駕駛員沒有采取任何制動措施,車輛將自動進行緊急制動。

醫學領域多項重木野養生會館-官方網站大進展

△聯影:高精尖醫療設備扭轉“洋”壟斷



今年11月,聯影自主研發的世界首臺“時、空一體”超清TOF PET/MR落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PET/MR作為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領域最尖端技術的代表,被譽為“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具有多模態多參數成像功能,對神經與腫瘤精準診斷領域研究有重要意義。然而,全球范圍內至今能成功研發PET/MR系統的廠傢不到三傢,中國此前更無人涉足。聯影“時、空一體”超清TOF PET/MR的誕生打破瞭這一空白,全部核心部件均為聯影自主研發,國際和國內專利達上百件。成為瞭讓更多中國人用得上、用得起的高端醫療設備。

△質子重離子醫院技術實現“彎道超車”



一度遙不可及的頂級“治癌利器”,於2015年落戶申城。最新數據顯示,兩年多時間內,質子重離子醫院已累計收治779例患者,其中運用重離子治療351例,重離子+質子治療363例,同時期重離子治療患者數躍居全球首位、平均治療患者數位列全球第三。這意味著,頂尖腫瘤放療技術已實現“彎道超車”。

△找到大腸癌復發耐藥機制

今年,上海居民大腸癌發病率首次高於胃癌。雖然大腸癌的診療取得瞭較大的進展,但化療後的復發仍是臨床治療的難點,嚴重影響著患者預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學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傢重點實驗室房靜遠教授科研團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首次發現在腫瘤復發患者的腸菌中具核梭桿菌含量明顯升高。

這一成果不僅為通過檢測患者黏膜組織的具核梭桿菌豐度進行耐藥風險預警與預後預測提出瞭可能的標志物,也為抗腫瘤的新藥開發提供瞭潛在的可行策略。

△“生物人工肝”進入產業化



我國是肝病大國,每年肝衰竭新發病例超過100萬,在眾多重癥肝病患者中僅有少數患者能及時接受肝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死亡。對此,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提出采用生物人工肝系統為病人提供肝功能的治療方式,並且在臨床已經取得初步成功。

今年,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瞭生化細胞所團隊相關肝細胞轉分化技術專利的全球獨傢使用許可,推動肝樣細胞生物人工肝的產業化和臨床研究。目前已經進入瞭產業化研發階段,預計未來三到五年,這項技術就能惠及普通百姓瞭。

張江實驗室正式揭牌腳底按摩

台中商標登記

9月26日,位於“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內的張江綜合性實驗室正式揭牌。張江實驗室初期擬采取“1+2+1”的佈局:“1”指光子科學大科學設施群及相關基礎研究;“2”指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兩大攻關研究方向;“1”指生命科學與信息技術交叉方向——類腦智能。

張江實驗室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在光子科學、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到2030年,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傢實驗室行列,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湧現一批標志性式原創成果,解決一批國傢急需的戰略核心技術問題,為建國100周年之際建成科技強國和上海建成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有力支撐。

超強超短激光實現10拍瓦放大輸出



10月24日晚,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上海科技大學超強激光光源聯合實驗室傳出喜訊:上海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SULF)的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實現瞭10拍瓦激光放大輸出,這是目前已知的最高激光脈沖峰值功率,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SULF裝置計劃於2018年底全面建成,2019年對用戶開放。

超強超短激光到底是什麼?超強超短激光能在實驗室內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強電磁場、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時間尺度等綜合性極端物理條件,這是之前隻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內部、黑洞邊緣才能找到的極端物理條件,可用於研制激光質子刀以治療癌癥;制造臺式化電子加速器和產生超快X射線源對蛋白質探測成像;研究天體物理和宇宙起源,將來還可能用於真空結構和暗物質的探測等。

北鬥步入全球組網時代



今年是北鬥三號全球導航衛星建設的關鍵年。11月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這是北鬥三號衛星的首次發射,標志著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至2018年底,北鬥全球系統衛星預計共發射18顆衛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傢提供位置服務。2020年實現35顆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具備服務全球能力的目標全速推進。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是研制北鬥衛星的主力之一,其總裝廠房建在上海臨港地區。這個地區將大力發展衛星產業,打造我國導航衛星以及其他各類微小衛星的生產基地。

“墨子號”提前實現既定科學目標



8月10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等單位宣佈,“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瞭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這是繼今年6月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後,我國科學傢利用“台灣商標註冊墨子號”實現的又兩項重大突破。

至此,“墨子號”三台中註冊商標大既定科學目標均成功實現,“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用1年時間提前實現瞭既定2年完成的科學目標。為我國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天地鏈路,我國科學傢成功實現瞭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這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瞭堅實的一步。
arrow
arrow

    iyv568e1r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